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如何实现?

物种的协同进化:一些昆虫的幼虫以吃植物的叶子为生,这直接影响到了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防御的机制,它们在叶子里形成一些对昆虫的幼虫有毒性甚至可导致其死亡的物质,结果这些植物被虫侵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不过,昆虫随之也会进化出了能够分解这些有毒性物质的机制,从而能够继续以这些植物的叶子为生。植物不断产生出防御的办法,而昆虫则不断化解植物的防线,最后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是生物界中一种十分简单的协同进化现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也存在着协同进化的现象。猎物为了躲避捕食者的捕食而变得越来越快,而捕食者则进化出越来越快速的捕食方式以捕捉到猎物获得食物,但是谁也不会把谁彻底消灭。在这种进化关系中,不管是捕食者还是猎物性状的变异显然都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对其诱导而产生的,这些性状的变异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绝非随机的变异。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反而使被捕食者更加茁壮,生命力更加顽强,这些都是物种协同进化、相互诱导的结果。当捕食天敌变少或消失的时候,被捕食者的防御能力也会退化较弱甚至消失。北美驯鹿是在草原上生活的动物,由于它们经常受到狼的威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把狼给消灭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鹿才能很好地生活。没有了狼的存在,鹿真的是可以无忧无虑了,它们吃完草就休息晒太阳。然而几年下来,这里生活的鹿变得肥肥的,生病的也多起来了,平均寿命比有狼存在时还低,鹿群数目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可能会很困惑,其实这也是一种生物进化的协同现象,由于天敌狼的消失导致了鹿种群整体质量的下降,也可以看成是鹿性状的一种群体性变异。在有狼的时候,为了避免让狼捉到,狼一来鹿就跑,鹿在不知觉之中已经得到了锻炼,身体肯定比整天休息要强壮得多,狼的存在一直在促使着鹿的身体的变强。后来,当地人在这片森林里重新放养了狼。狼仍然以 鹿为食,狼一来鹿就跑,在这种生存竞争中,鹿的数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自然界就是这样,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诱导相互联系,捕食者变化也会诱导猎物的变化。看似不共戴天的鹿与狼之间也存在着协同进化的现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谚语。这些谚语中就具有食物链的含意。在食物链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明确地只归入某一个营养级中。例如,野猪和熊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仅吃植物的果实,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狐既吃鼠类,又吃浆果,有时甚至还吃动物的尸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交互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物之间通过复杂的食物网相互联系,一方的变化常常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变化,是造成生物协同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生物紧密相连的,生物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如竞争、捕食、寄生、共生、腐生、斗争、互助等。这些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是构成生物间协同进化的基础,一种生物的进化会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诱导与其相关的其它生物的进化,形成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所以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生物的协同进化是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相矛盾的,达尔文强调生存斗争和生物的无规律变异,而协同进化则反映了生物的生存协作,和谐共处,生物变异的相互联系、相互诱导。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