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降息降准或在路上,金融市场期待指数升级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维护银行体系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于2024年1月15日进行了890亿元的公开市场反向回购和9950亿元的中期贷款便利性(MLF)经营,充分满足金融企业的需求。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和MLF中标利率分别保持1.8%、2.5%不变。由于1月份MLF期满7790亿元,央行于2024年首月通过MLF净投放2160亿元,为超量平价续作。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在“平衡投放、平稳起伏”政策的指导下,今年1月信贷“开好局”的力度可能同比减弱,但考虑到“早投放、早收入”的历史规律,今年春节的效果主要在2月份,对1月份信贷投放的干扰有限。因此,1月份新增贷款投放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将对超额存款形成一定的消费。

一季度降息降准或在路上,金融市场期待指数升级

  MLF利率是中央银行的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7天反向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体系。近日,2024年1月央行政策利率下降,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整期望较高。

  随着MLF利率保持不变,新一期LPR价格将缺乏调整动力,市场对首月降息的预期也将为空。据受访专家分析,从年初以来的经济基本面、银行净息差、人民币汇率三个角度来看,首月降息的紧迫性并不强。

  温斌认为,2023年12月,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新增信贷和社会金融数据仍处于高位,表明经济正处于稳定复苏的过程中。随着年初信贷供应和财政资本支出的加快,经济恢复将进一步加强,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仲量联合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任庞明告诉《证券时报》,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一些银行的净息差继续承受压力,缺乏降低LPR报价的意愿。从汇率的角度来看,主要海外经济体的加息周期即将结束,暂时不降低政策利率有利于保持中国与其他主要海外经济体的利差稳定。

  考虑到后续货币政策将与经济政策合作,促进经济“良好开端”,受访专家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仍有必要降息和存款准备金率。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告诉《证券时报》,第一季度降息也是一个有益的时期。在过去的五年里,央行在春节前后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

  2023年12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9.7%、1.3%,两者之间的剪刀差仍处于较高水平。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飞告诉《证券时报》,M2同比增长率相对较高,表明货币供应并不弱,但表明活性基金M1同比增长率较低,明显低于2022年,反映出资金传导对实体存在一定的滞后。为了提高资本转换和整合的效率,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结构性金融和金融工具,另一方面需要宽松的数量和价格政策,引导实体经济融资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

  事实上,2023年12月,欧洲央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都暂停了加息,结合国内持续低消费水平和2023年底银行存款利息下调,“扫清了第一季度降息的障碍”。

  此外,考虑到第一季度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或对流通的干扰,专家指出,应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中央银行还在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中期贷款便利性、开放市场运作等渠道增加流通供应,为金融企业认购政府债券提供合适的流动性环境,平稳可能产生短期影响。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支持商业银行参与城市投资平台债务重组、维持2024年第一季度信贷投资合理增长、考虑春节流通安排的角度来看,2月存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预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0.25%,释放长期资金约6000亿元。